各有关单位、各中小学:
根据郑州市文明办《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生组织开展“中华经典诵读”活动的通知》(郑文明办[2015]35号)的要求,结合东区实际,决定在全区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“中华经典诵读”活动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指导思想
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运用“学道德模范、诵中华经典、做有德之人”电视专题片为教案,落实“以背求知、用吟会意、以用固心”要求,深入挖掘和大力传播孝敬、友善、节俭、诚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,增进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情怀,增进爱家乡、爱家庭、爱人民的情感。
二、活动内容
1.结合重要节日、纪念日举办“中华文化经典”集中诵读活动。结合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,分别在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举办集中诵读活动,有效覆盖全区中小学校。清明节期间开展“过清明、读经典、缅忠魂、承先志”主题活动;端午节期间“过端午、读《离骚》、思屈原”经典诵读活动;中秋节期间开展“过中秋,思团圆”诗歌朗诵会;重阳节期间开展评选“十大孝子”活动;春节、元宵节期间开展“过大年、谢父母”感恩教育活动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,将经典诵读活动与弘扬传统文化结合起来,引导未成年人践行孝道,关爱他人,奉献社会。同时,结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,诵读中华经典、红色经典,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。
2.开展“中华经典诵读”进校园、进课堂活动。一是各学校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,吸引爱好诵读的学生组件经典诵读社团,定期排练节目。二是运用校园广播站每周播出一期“书香广播”,诵读国学经典,弘扬中华美德,激发学生收听和参与的兴趣。三是进行校园内的阅读文化环境布置,或用诗文,或用书画,或用学生亲笔创作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、墙壁。四是结合学校道德讲堂开展“中华经典诵读”,将诵读中华经典、红色经典与学习道德模范、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相结合,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从道德模范和经典道德文章中吸取营养,塑造中小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。
3.开展“中华经典诵读”进基层活动。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家庭、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村镇。各学校采取“小手拉大手,儿童带家长”等方式,带动广大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。引导家庭设计“亲子共读”记录表、制定“亲子共读”计划,形成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经典的习惯。教育部门要组织各中小学到社区和村镇举行“经典文化进家庭展演”等展演活动。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,不断扩大诵读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,带动全社会形成诵读经典、学习经典的氛围。
4.开展“中华经典诵读”优秀作品评选活动。各有关单位、各中小学要积极组织开展“中华经典诵读”优秀作品评选活动。利用校园广播、班级会、校报、校刊等形式开辟“中华经典诵读”专栏,宣传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、取得的成效。同时,在公共场所广泛设置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,发动各中小学校积极参与,认真组织实施,推动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。
三、工作要求
1.加强领导,提高认识。组织开展“中华经典诵读”活动,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引导广大青少年歌颂“中国梦”、描绘“中国梦”、放飞“中国梦”,树立心向党、爱劳动、有礼貌的价值追求的重要举措,也是加强市民教育,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途径。各有关单位、各中小学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,切实加强领导,有力有序推进。
2.精心组织,务求实效。各有关单位、各中小学要密切配合,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要明确责任部门,确保各项活动有组织、有落实、有成效。全区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开展诵读活动,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把诵读经典渗透到学习生活中,充分发挥经典的独特功效。要把经典诵读活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,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,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、实效性。
3.加强宣传,营造氛围。各有关单位、各学校要召开经典诵读动员会,充分利用校园网、黑板报、广播站、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的作用,登载、广播经典篇目,在校园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。各有关单位、各学校负责收集活动的图文简报、视频内容和媒体报道资料,并及时报送至郑东新区文明办(联系电话:0371-67179675,电子信箱:zdxqwmb@163.com)。